后非瘟時代,為了快速彌補產能空缺,大量三元母豬被補充進繁殖母豬群體中來,因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生產的問題。諸如基礎免疫差、發情不穩定、免疫抑制類疾病出現比例增高等等。其中,發情不明顯和不穩定甚至超期仍不發情尤為突出。如何解決?現總結幾個小妙招,不妨一試: ? 并欄 對于體況和日齡達到要求仍不發情的母豬可以采用。常以3-5頭為最好,可以在一周后再次交換不同的豬只和圈舍。但需要注意:同欄豬只大小基本相當;8小時內有專人看護以免打架受傷,遇到體力不支時及時趕出來單獨隔離。 公豬誘情 將性欲旺盛的公豬趕進后備欄,每天5-10分鐘,讓公豬和每個母豬充分接觸(爬跨等)。注意需要公豬體型比母豬大但不能差異過大,同時避免母豬群起攻擊公豬。遇呆立母豬立即趕出至配種舍。 限飼(斷料) 對于體型過大仍不發情的,采取每周停料2-3天,只提供足夠飲水。 運動 每天2小時左右,將后備群趕到專門的空曠的運動場地,讓其自由活動或打鬧,但是需要專人看護防止受傷。 改變光照 每欄單獨點一盞白熾燈泡,100W或以上,距離母豬高度不超過60公分,保證每天光照至少18-20 小時。 改變飼養習慣 大幅度降低蛋白和能量,追加青飼料,補充特殊維生素和礦物質。
目前,家禽養殖業已經步入集約化、標準化、智能化的養殖時代。隨著養殖場自動化、智能化等設備的應用,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、分工也更加明確。疫苗是保障養殖場安全、防控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。當前,疫苗免疫工作由專業免疫隊來完成,而操作的準確性與免疫質量是影響養殖場的重要因素。近年來,隨著市場對免疫需求越來越大,基層免疫服務隊應運而生。但是,目前許多免疫隊卻存在專業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,所以在免疫操
豬事一種經濟動物,規模養豬的目的是為了盈利。但在實際的生產中想盈利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那么問題來了,決定豬場盈利的核心因素都有哪些呢?作為管理者要考慮怎么做才能賺到錢?“五優豬場”建起來了,卻不盈利李總是一個搞養殖多年的“60后”老板,經過多年奮斗,豬場頗具規模,也多次考察過國外的豬場。于是李總認為國內養豬行業落后主要是豬場沒人家蓋的漂亮,硬件投入太少。因此2008年,他決定建個“先進”的豬場(
秋防,即為秋季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行動的簡稱,一般從9月上旬開始,11月中旬結束。在秋冬季節,氣候溫差大,病毒較活躍,是雞群疫病的多發季節。所以,當“敏感”季節遇上“敏感”日齡雞群時,容易導致疫病的爆發,需提前做好防范工作。秋季要防什么?(1)秋季溫差變化大,環境條件性疾病易發,所以要預防大腸桿菌病、腸炎、呼吸道感染。(2)深秋出現大風降溫天氣,溫度和濕度驟降易導致雞群冷應激。(3)規?;B殖雞場的雞